德表是怎样在夹缝中异军突起的?
有人会问,异军突起的不应该是国表或者怎么也是岛国制表呀,怎么高大上的德表也在夹缝中生存过呢?没错,我所要说的就是曾经在夹缝中挣扎过,并且在瑞士制表和日本制表的双重夹击之下,完成了现代德国制表的转变。
放眼当代的制表集团,最为显眼的还要是瑞士、德国和日本。但如果真正的从制表的历史来判定,在这一方面德国和瑞士相比,并不见得落于劣势。在之前为大家介绍法国制表业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篇文章的长度,了解法国制表》),瑞士和德国的制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感谢浪漫,但有时又不怎么讲道理的法国人。
在这三个制表集团中,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291年,瑞士三州结成永久同盟;1513年,13州达成同盟,中立开始。因此,瑞、德两国虽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和平而又稳定的瑞士,相比穷兵黩武的德意志,显然更适合费时费力的制表工业发展。而且,在普法战争中更是有许多能工巧匠逃难到了瑞士,其中不乏制表大师级的人物!
因此早在18世纪上半叶,就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制表品牌。目前有史可查的信息,最早的瑞士制表品牌应该是1735年创立的宝珀。而在德国制表中响当当的朗格,它的创立还要等到19世纪的中叶。也是由于瑞士优越的大环境,因此瑞士制表的规模和数量都是很可观的,而德国的朗格以及其他品牌,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品质却不落于人后。
而相比之下,1871年才由比较强盛普鲁士才将各个联邦统一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德意志。而能够称之为历史悠久的德国制表品牌,可能也就只剩下朗格了。就算是现在德表中知名的格拉苏蒂原创,也总是被人吐槽它的历史,毕竟真正成型的格拉苏蒂原创大概是要到二战结束之后了;而NOMOS更是将自己的创立时间定在了20世纪初。
历史悠久的德国制表业,也曾有过华丽的艺术时期。鎏金、梅森瓷等都可以是德国钟表的材料,除了德国自己的审美之外,法国的艺术形式也对德国钟表有着一定的影响,却在整体上具有鲜明的德国特色。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制表历史,也为德国制表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来说德国制表在品质上并不见得会比瑞士制表差太多,甚至有平分秋色之势。但是影响了德国制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争!世界史中的两次仅有的世界大战,无一例外都是德国先挑的事儿,而且最后都输得很惨,打不赢就不要打嘛!
这两次间隔很短的世界大战,对德国国内的制表业影响是很大的说!先不说被收归国有的格拉苏蒂原创,就是老大哥朗格在战争结束的前一天,工厂也被炸飞了,简直不能更惨。屋漏还偏逢连阴雨,在经历的大战之后,这些德国制表品牌又被红色德国给收归国有了。
在这个期间瑞士制表团简直就是笑傲江湖的存在,英法的优势已经不在了,好不容易有个强劲的德国,又因为战争和内部问题基本上销声匿迹了。估计那些瑞士制表商就连睡觉都能笑出声了,但是好景不长,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杀出了一个日本。
作为惹事精一号的精工,拿着装着自己机芯的手提箱像逛展子一样,周旋在瑞士各大天文台。瑞士团虽然烦,但是自信还是有的。可谁知最后这个日本搞出了一个石英风暴来,这个对于瑞士制表来说可是个大灾难!很多小品牌没有挺过去倒掉了,而那些大品牌也和倒了没什么两样了。
石英风暴对瑞表是个打击,对岛国制表是个成全,但是对德国制表来说倒是有些不痛不痒。因为,现在的大家常常看到的德表御三家:朗格、格拉苏蒂原创,以及被吐槽比格拉苏蒂原创还多的NOMOS基本上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回归表坛的,大体上算是躲过了一劫。
1990年,66岁高龄的瓦尔特·朗格怀揣着制造出“世界上最优秀的钟表”的家族梦想,重新注册了朗格品牌。并在1994年,在德累斯顿皇宫一个不甚豪华的厅室中进行了朗格全新系列腕表首发。
1990年,NOMOS在沉寂了N多年之后有开始重装上阵;1994年The Glashütte Uhrenbetries GmbH被财团收购,成为私人企业,并以“格拉苏蒂原创”为产品商标。虽然这两个品牌不如朗格那么底气十足,但是在新时代中,还是体现出了独特的德国制表风格。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些德国表的特征,比如说大日历和偏心设计,以及NOMOS的包豪斯也是现代审美的产物。但是传统德国表的特征,鹅颈微调、四分之三夹板和黄金套筒,以及蓝钢螺丝等都很好地保存下来了。而且随着机械表的复兴,作为制表大国的德国当然是坐上了一辆超顺风车!
德国制表得以复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定是德国特有的制造精神。德国的机械制造业非常发达,现在依我个人的看法,这和日本的匠人精神还不是一回事。毕竟标准化的加工业和匠人作坊还是有些不同的,总之令大家放心的德国品质也延伸到了德国的制表也当中。
如果说品质是一个品牌得以生存的基石,那么宣传和营销则是品牌走向市场的必要手段。在2000年,朗格和格拉苏蒂原创分别加入而来历峰和斯沃琪两大奢侈品集团。如此一来,如果是操作得当,想要在奢侈腕表界翻身并不是一件难事。
尤其是近几年,朗格的口碑也是越来越好,格拉苏蒂原创也是成功上位,而曾经的NOMOS也是走起的包豪斯风格的文艺青年路线。这其中不乏各种营销和经营手段的参与,但关键还是德国制表品牌的精准定位。
现在的制表界开始逐渐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态势,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也还是不会忘记那些经典的德国制表,一如既往的德国品质,以及持续的发展一定会为这些命途多舛的德国制表品牌保驾护航的!